棉花,是錦葵科(Malvaceae)棉屬(Gossypium)植物的種籽纖維,原產于亞熱帶。植株灌木狀,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,一般為1到2米?;ǘ淙榘咨?,開花后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后凋謝,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,稱為棉鈴。棉鈴內有棉籽,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,塞滿棉鈴內部,棉鈴成熟時裂開,露出柔軟的纖維。纖維白色或白中帶黃,長約2至4厘米(0.75~1.5寸),含纖維素約87~90%,水5~8%,其他物質4~6%。棉花產量高的國家有中國、美國、印度等。
一年生草本,高0.6-1.5米,小枝疏被長毛,葉闊卵形,直徑5-12厘米,長、寬近相等或較寬,基部心形或心狀截頭形,常3淺裂,很少為5裂,中裂片常深裂達葉片之半,裂片寬三角狀卵形,先端突漸尖,基部寬,上面近無毛,沿脈被粗毛,下面疏被長柔毛;葉柄長3-14厘米,疏被柔毛;托葉卵狀鐮形,長5-8毫米,早落。
花單生于葉腋,花梗通常較葉柄略短;小苞片3,分離,基部心形,具腺體1個,邊緣具7-9齒,連齒長達4厘米,寬約2.5厘米,被長硬毛和纖毛;花萼杯狀,裂片5,三角形,具緣毛;花白色或淡黃色,后變淡紅色或紫色,長2.5-3厘米;雄蕊柱長1. 2厘米。
蒴果卵圓形,長3.5-5厘米,具喙,3-4室;種子分離,卵圓形,具白色長棉毛和灰白色不易剝離的短棉毛?;ㄆ谙那锛?。[
棉花可分成3大類:一類纖維細長(長度在2.5~6.5公分〔1~2.5寸〕范圍內)、有光澤、包括品質佳的海島棉、埃及棉和匹馬棉等。長絨棉產量低,費工多,價格昂貴,主要用于紗布和針織品;二類包括一般的中等長度的棉花,例如美國陸地棉,長度約1.3~3.3公分(0.5~1.3寸);第三類為纖維粗短的棉花,長度約1~2.5公分(0.375~1寸),用來制造棉毯和價格低廉的織物,或與其他纖維混紡。
【粗絨棉】--也叫亞洲棉,原產印度。由于產量低、纖維粗短,不適合機器紡織,已趨淘汰。
【長絨棉】--也叫海島棉,原產南美洲。纖維長、強度高是其特點,適合于紡高支紗。纖維細而長,一般長度在33mm以上,線密度在1.54~1.18dtex(6500~8500公支)左右,強力在4.5cN以上。它的品質優良,主要用于編制細于10tex的優等棉紗。中國種植較少,除新疆長絨棉以外,進口的主要有埃及棉、蘇丹棉等。
【細絨棉】--也叫陸地棉,原產中美洲,所以又稱美棉。適應性廣、產量高、纖維較長、品質較好是其特點,可紡中支紗[2] 。一般長度為25~35mm,線密度為2.12~1.56dtex(4700~6400公支)左右,強力在4.5cN左右。中國種植的棉花大多屬于此類。
光照條件
新疆棉花多為早中熟、早熟及特早熟品種,對光照長度反應不敏感。是喜光作物,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。棉花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高。據測定,棉花單葉的光補償點為750~1000lx,光飽和點為7~8萬lx。一般情況下,棉花葉片對光強的適宜范圍為8000~70000 lx ,此范圍下,光合強度隨光強增加而提高。
水分條件
水分是棉花體內的重要組成成分,棉花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。棉花各生育階段生理需水要求為:播種至出苗,0~2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~80%為宜;苗期,0~4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0 ~ 70%為宜;初蕾期,0~6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5~75%為宜;盛蕾期后,0~8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~80%為宜,不能低于60~65%;吐絮期,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55~70%為宜。根據有關研究,棉田在整個生育期約有2/3的水分消耗于蒸騰,1/3消耗于土地蒸發。
土壤條件
棉花生長發育需要水分和養料,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獲得,所需的溫度和空氣部分取自土壤,同時需要土壤的機械支撐才能生長。棉田土壤的理化、生物屬性的好壞,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棉花的產量和品質。土壤水分、養分、溫度、空氣、鹽堿含量、質地等均對棉花生長有很大的影響。